春秋大义·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
人物:黄裳,魏忠贤,布迪厄,摩莱里,许地山,司马迁,熊逸,岳飞,秦桧,周作人,吕思勉,宗泽,韩岳,钟叔河,朱熹,韩侘胄,赵翼,龚炜,朱子言,哈耶克,胡适,殷海光,钱昌照,列宁,希特勒,墨索里尼,傅孟真,郑玄,王弼,王肃,王充,孔子,杨伯峻,朱元璋,柯文,周锡瑞,陈天华
《春秋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,并被认为是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。但《春秋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,是非常费解的,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。那么《春秋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,甚至呼风唤雨的?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,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?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,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,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,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